很多家长认为,出分后在报志愿最合适!但志愿填报时间只有几天时间,全国2950多所大学,703个专业,短短几天要充分了解,招生信息、政策变化、录取规则、等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很不容易!时间短、考虑维度多,想合理的填好的志愿,一定要提前规划准备!
16年一位河北高分考生被一所985高校的生物学专业录取,当时家长认为高考成功,进入了名校,但入学后了解到本校生物学专业并不强,在他未毕业时学校的生物学专业居然取消了,考研没有考上,至少两年没有找到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家长不能提前对高校的专业设置、未来就业有所了解,盲目跟风只瞄定热门专业,容易耽误孩子的发展。
如果选择方向有误区,再多工作也白做!
有一位考生希望进入名牌大学学习建筑学专业,问到他学习建筑学专业的目的,竟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挣大钱,如果考生家长按不成熟的想法,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专业,等到大三、大四的时候,也会发现当初的选择存在误区,空留遗憾!
有些家长从同事、朋友、往届家长听说某些专业的消息,或者上网搜索,将所谓的"好专业"、"热门专业"作为选择的依据,所谓不好的专业直接打入冷宫,这一定会出问题,收集信息没有错,但一定要理性多维思考,不能盲目跟风,不要拿孩子的未来做赌注!
对想报考的专业了解不够透彻,导致家长视野狭窄,影响选择,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进医学院学习临床医学专业,但害怕被调剂到护理学专业,将来就业做护士不好。其实,护理学的就业前景非常好,许多大医院都急缺专业护理人才,而一些高端护理专业还有出国深造机会,本科阶段学习护理学,考研时还可以换专业,比如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基础医学等,甚至还可以换成生物医学工程等专业,择业选择范围是很广的。
专业与未来职业呈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非常复杂的关系。
例如: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为AI,不是只研究机器人,将来就业选择范围很广,如百度搜索、语音搜索、视频搜索、图片搜索等,还可以从事医学图像处理等,都属于高科技型,2019年7月,毕业生秦通获得华为201万年薪,他们所学的专业就是人工智能领域!
热门与冷门是相对市场环境客观存在的,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当前热门几年后有可能变为冷门,当前冷门几年后有可能是热门。
就业率高,不代表所有学校该专业的就业率都高,
就业率低,也不代表所有学校该专业的就业率都低,
所以,对学校以及专业深度调研,找到适合孩子的专业,进行多维分析匹配,才是志愿填报的上策!
高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起决定作用的自始至终都是排名,因为每年高校招生计划及试题难易度都有变化,不同年份的录取分数没有可比性,单纯的看考生分数没有任何参考意义。如果以“分数报志愿”,参考高考往年录取分数,极易造成定位的不准确,出现偏离甚至严重的失误,提前预估考生在本省排名和掌握目标院校录取排名,并且需要参考高校多年在当地的录取排名和专业录取排名,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家长提前学习、领悟。
平行志愿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轮投档”,
家长盲目认为平行志愿风险少,忽视录取规则,不知道平行志愿模式下的“暗礁险滩”。考生被平行志愿中的任一高校提档,如果因身体因素、单科成绩达不到该校的录取要求,就会被该校退档,造成考生本批次落榜,很可能掉到下一批次。平行志愿间院校志愿梯度拉不开,可能造成几所高校同时落选,不被提档考生本批次院校全部踏空没学上。
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刚好能被大学踩线录取就是好的志愿填报方案,其实踩线进名校是缺少心仪专业选择权的,因为一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排名会随着学校排名的提高而“水涨船高”。高校录取实行“分数优先”原则,考生是从高分到低分挨个挑学校选专业,这样会造成录取分数的集中化,也即是扁平化。这样就降低了踩线同时进名校和热门专业的可能性,增加了考生挑大学、选专业的难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质,以下6张模型图代表6个不同的孩子,这只是志愿填报所考量的其中一个维度,孩子之间就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如果下面6个考生报考一个专业?又或者所报考的专业和本身特质不相符,那结果可想而知。
2020年伊始,教育部已经下了多次批文,不管是“双高计划”、“双万计划”还是“强基计划”,其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新时代的特质人才!
因此,为每一个孩子“量身定制”,必不可少!
基石测评优势
1、13年资深专家 2、拥有国家专利的测评系统 3、将个人特质与专业结合
4、将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结合 5、全方位、多维度综合考量
微信扫码添加专家微信,
随时咨询想了解的高考相关信息
同时线上/线下课程优先免费听